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平均聽力損失小于等于25分貝為正常,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隱性聽力損失。
什么是隱性聽力損失
有些聽力損失被鑒定為25分貝以下的人,依然需要努力才能聽清日常聲音和對話,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隱性的聽力損失。
隱性聽力損失的成因
暴露在巨大的噪音中是隱性聽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一次爆炸或經常暴露在高分貝噪音中都可能導致隱性聽力喪失,尤其是對年輕人。經常參加吵鬧的音樂會、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戴耳機聽音樂以及在擁擠的酒吧和餐館就餐的人似乎面臨的風險較大。
不幸的是,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和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可能會變成更嚴重的聽力損失。
重視隱性聽力損失
隱性聽力損失很復雜,隱性聽力損失的基本定義是:聽音圖上顯示正常,但在嘈雜的環境中聽不懂某些語音,一些聽力學家也稱之為亞臨床性聽力損失。
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和醫療中心通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戴維·摩爾博士較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隱性聽力損失早在小學就出現了。那些平均純音在10到15分貝的孩子會在閱讀和噪音下聆聽表現出困難。
隱性聽力損失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年輕人
聽力減退并不是老人的專屬,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有約11億年齡在12-35歲之間的年輕人正面臨永久性聽力損失的風險。年輕人不科學的生活習慣或是經常暴露在較大的噪音環境中,是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重視并了解隱性聽力損失可以幫助聽力學家在早期識別和幫助人們。意識到自己聽力達標但依然存在聽力障礙,對患有隱性聽力損失的人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