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 vertigo)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得而產生的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眩暈為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眩暈疾病的發病率較高,70歲以上的男性及女性老人眩暈的發病率分別達47%和61%。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 Meniere disease)是一種以特發性膜迷路積水為病理特征的內耳病,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耳鳴和(或)耳脹滿感。
文獻報道發病年齡4~90歲多發于青壯年,發病高峰為40-60歲。男女發病率約1:1.31。一般單耳發病,隨著病程延長可出現雙耳受累。迄今為止,該病病因不明。盡管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該病,約85%的患者可通過以下治療改善:生活習慣的改變、藥物治療、中耳壓力治療、中耳給藥治療、手術治療等。
臨床表現
(1)眩暈:
發作期多呈突發旋轉性,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圍物體沿一定的方向與平面旋轉、或感是、升降或漂浮。均伴有惡心、嘔吐、面色白、出冷汗、脈搏遲緩、血壓下降等自主神經反射癥狀。
上述癥狀在睜眼轉頭時加劇,閉目靜臥時減經。患者神志清醒,昡持短暫,多數10分鐘或數小時,通常2-3小時轉入間歇期。
在間歇期可有不平或不穩感,可持續數天。
常反復發作,復發次數越多,持續越長、間歇越短。有報道在發病的較初20年內,一般平均發作6-11次/年,20年后常為3-4次/年。
(2)聽力下降:
患病初期可無自覺聽力下降,多次發作后始感明顯。一般為單側,發作期加重,間歇期減輕,呈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早期多以低中頻為主。隨著病情進展,聽力損失逐漸加重,間歇期聽力無法恢復至正常或發病前水平。多數患者可出現聽覺重振現象,小聲聽不清,大聲覺得吵。
患者聽高頻強聲時常感刺耳難忍。有時健患兩耳能將同一純音聽成音調與音色截然不同的兩個聲音,臨床稱為復聽( diplacusis)。
(3)耳鳴:
多出現在眩暈發作之前。初為持續性低音調吹風聲或流水聲,后轉為高音調蟬鳥聲、哨聲或汽笛聲。耳鳴在眩暈發作時加劇,間歇期自然緩解,但常不消失。
(4)耳脹滿感:
發作期患側耳內或頭部有脹滿、沉重或壓迫感,有時感耳周灼痛。
治療建議
根據患者較近6個月內間歇期聽力較差時0.5、1.0及2.0kHz純音的平均聽閾進行分期。梅尼埃病的臨床分期與治療方法的選擇及預后判斷有關。雙側梅尼埃病,需分別確定兩側的臨床分期。
一期:平均聽閾≤25dB HL
二期:平均聽閾26~40dB HL
三期:平均聽閾41~70dB HL
四期:平均聽閾>70dB HL
基于梅尼埃病的病程、各種治療對眩暈的控制率以及對聽力的影響等因素,在進行對內耳功能有潛在損傷的治療前,需根據患者意愿綜合考慮并充分告知。
對于病情穩定的三期及四期梅尼埃病患者,可根據聽力損失情況酌情考慮驗配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
助聽器選配建議
患有梅尼埃病該如何進行助聽器驗配?
在問診環節,如果用戶提到“頭暈”“惡心”“天旋地轉”“聽力時好時壞”等情況,注意詢問是否到醫院進行過檢查,是否患有梅尼埃病。
確保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助聽器選配。
1.由于梅尼埃病患者四期的聽損程度能達到七十分貝以上,二期的聽損程度只有四五十分貝,波動大,因此選配時助聽器功率要有足夠的預留空間。如果有近幾年的聽力報告,聽力在某個區間波動,助聽器的驗配范圍要能覆蓋較差的聽力水平。
2.助聽器調試前,要提前做好不舒適閾的檢查并輸入聽力軟件,控制好較大聲輸出,以免大聲刺激引起眩暈;調試時助聽器增益可以調節得比實際需求低一點。
3.還要注意助聽器的降噪功能,因為患有梅尼埃的用戶對噪音比較敏感。
對于梅尼埃患者的助聽器選配一定要更加的謹慎細致。
參考文獻
【1】孔維佳,周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90-198.
【2】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 梅尼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52(3):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