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是人類的重要感覺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聽力專家說:從出生到3歲是人腦可塑性較大的階段,該時期的言語可使人腦達到較高的語言認識。因此,聽力的早期檢測和干預對語言及認識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嬰幼兒早期的聽力損失,即使是輕度的也可導致其在生理和行為交往上明顯及永久的功能障礙。
部分成年輕度聽障者一般不會認為是自己有輕微的聽力障礙,而往往會認為是說話者的聲音太小了,或者距離太遠、背景太嘈雜,甚至會認為是說話者吐字不清。
什么是輕度聽力障礙?輕度聽力障礙,是指裸耳500、1000、2000、4000Hz的4個頻率平均聽閾在26至40分貝之間的聽力損失。
對于有輕度聽力障礙的兒童、嬰幼兒來說,家長對輕度聽力障礙往往也采取不重視的態度,甚至認為是孩子年齡太小,反應不靈敏,或者認為等孩子長大了就能像健聽者一樣聽到。
對于大部分輕度聽力障礙者來說,在安靜環境下,與別人在不遠距離內進行面對面交流一般不會察覺自己的聽力障礙,這是因為在聽不清別人小聲說話聲音時,聽障者會根據以往的聽覺經驗,通過口型輔助或聯系前后語句判斷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但如果說話者更加小聲或背對著輕度聽力障礙者,那聽障者就有可能會聽不清某個詞,從而漏聽或誤解說話者的意思。
非新生兒聽力篩查途徑去醫院就診的輕度聽力障礙兒童,家人發現聽力障礙的平均年齡為36個月左右,有的家長即使發現了孩子的聽力問題,由于對輕度聽力障礙的不重視,過了半年或一年才帶孩子去醫院就診。而現在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未能通過聽力篩查的孩子一般3個月左右接受聽力學診斷性檢查,這時就可以知道孩子聽力狀況。
然而,對于輕度聽力障礙,多數家長認為“孩子能聽到大人的說話,自己也學會了說話,甚至還會唱歌,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就遲遲不給孩子配戴助聽器,也不讓孩子接受聽覺及言語康復訓練,導致孩子到了4、5歲時,與同齡孩子相比,出現了明顯的語言障礙才開始著急。
這時候,在輕度聽力障礙的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 就已經不知不覺出現了言語發育障礙,只不過家長沒有察覺到與同齡孩子的差距。真心希望家長重視孩子的輕度聽力問題,認真聽取聽力學專家的意見,讓孩子接受專業的聽力康復指導,較大程度發揮孩子的言語交流水平。
地址:吉林市船營區吉林大街和解放大路交叉路口西南角(九中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