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經歷過和老人交流溝通困難,小聲聽不見,大聲聽不清楚。看電視聲越開越大,平時說話都像在吼。
原本開朗的老人脾氣逐漸暴躁或變得孤僻寡言。你以為是年紀增長導致性格古怪,卻不知可能是聽力下降慢慢積累情緒和矛盾造成對身心的影響。
很多人都沒有關注聽力健康的意識,或覺得聽力下降只是老人正常生理機能下降的一個正常癥狀。不了解沒有聲音的世界會對老人有多大傷害。今天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究竟什么是聽力損失?
我國聽力障礙的發病情況
聽力衰退現患率:15.84%(2.2億);聽力殘疾:5.17%(7000萬,其中65歲及以上4600萬,占聽力殘疾的65.7%)—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6年11月59卷11期
聽力損失對成人健康的各種影響
什么是聽力損失?
當雙耳聽閾超過25dB時就是有聽力損失聽力損失程度根據聽力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極重度。
“耳背”是指患有輕度到重度聽力損失。耳背的人可以通過說話交流,并且可以從助聽器、字幕和助聽裝置中獲益。
“耳聾”的人大多有極重度聽力損失,即基本或完全聽不見。他們常用手語溝通。
聽力損失程度的分類
根據國際標準分為以下幾類(單位:dB HL):
正確認識聽力損失,切莫忽視家人的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發生老年癡呆與聽力下降有一定程度的關系。當發現家人有聽力下降,應及早進行干預,科學佩戴助聽器,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避免因忽視或負面話語導致的身心抵觸而錯過助聽器的較佳佩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