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孩子聽力出現損傷,例如出生時聽力篩查沒有過或是再成長過程中發現聽聲音有些問題去檢查的,到了醫院,對于這些無法配合聽力測試的小朋友,都會做一系列檢查,對于手里拿著的一大堆檢查報告,有些家長就蒙了,這些檢查都是針對什么部位做的檢查,如何判定檢查結果呢?今天,分享下專家的總結,您會受益匪淺。
(1)聲導抗:包括鼓室聲導抗測試和鐙骨肌反射測試,判斷病變是否在中耳;
(2)耳聲發射(OA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或瞬態誘發耳聲發射,判斷外毛細胞是否有病變;
(3)聽覺誘發電位:包括 ABR(聽性腦干反應)、ERP(聽覺事件相關電位)或聽性穩態反應(ASSR),以及耳蝸微音電位檢查。檢查聽神經和腦干功能障礙。不反映中低頻聽力損失程度,未引出并不代表完全沒有殘余聽力;
(4)純音測聽(行為測聽):了解聽覺損失程度的金標準,包括氣導和骨導閾值;6 歲及以下小兒可采用小兒行為測聽法,包括行為觀察、視覺強化測聽和游戲測聽。根據聽損者不同的年齡特點有不同的檢測方法和檢測頻率。
(5)言語測聽:可分為言語識別率和言語識別閾測試,行為測聽了解到耳蝸的功能,言語測聽了解到聽覺中樞及聽覺通路的全過程,2歲以上有言語能力的聽損者都應該做言語測聽。當行為測聽和言語測聽的結果矛盾,更傾向于言語測聽。
此外,對于要求比較高的聽損者,還可以增加難度做選擇性聽取能力測試。選擇性聽取能力強弱決定是否容易受干擾,通過訓練可以強化。(練習方式:手機下載分貝計測量聲場,讓說話聲比環境聲大10分貝。)
(6)影像學評估:如CT、核磁(MRI)等,(如果準備做人工耳蝸手術,CT核磁都要做,不做耳蝸手術的話只做核磁就可以。)影像學評估可以幫助確定聽力損失的類型和病因(如大前庭),對康復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7)基因檢測:對優生優育比較有意義。目前檢測數據來看50%環境因素,50%遺傳因素。
地址:吉林市船營區吉林大街和解放大路交叉路口西南角(九中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