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語言發育,需要有完好的周圍神經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同時也需要良好的體格和心理狀態。
語言與意識是同步發展的,人們通過言語交際彼此喚醒意識機制。有聲語言在文字誕生前已經成熟,書面語言是人類意識成長的需要,它們的交際用途是一致的,因此后者向前者靠攏是不可避免的。原始文字表音和表義結合在一起,它是以表音為基礎的。它多次用簡單的方法逐層替換高層語言單位,因此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有聲語言里的高層語言單位轉移到視覺形態中來,于是新的交際工具就誕生了。原始人學會使用工具以后逐漸地也會有圖形記事經驗,經過千百代創造,它們的經驗越來越多了。人們偶然還有機會把它們像語言那樣組合起來,覺察到一種特殊的效果——解讀結果一致。
組合方式可能很粗糙,但是它會有概括性的好處,可以表示復雜的意思。種種特點會有令人不解的神秘性質,因此從那些圖形向文字轉化還會有漫長的過程。文字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以表音性替換語言的有聲性,并以此轉借到語音的區別性。文字的誕生會有曲折的歷程,但是文字雛形必然會走上表示語言單位的道路,而語言單位是以有聲性為形式的。表音不一定就是音素化的拼音。漢字語素音節性質里包含表音性,走的也是表音道路。
有聲形態具有連續性,它只是個人生產的言語毛坯和樣品。經過聽覺和內部言語機制的處理,社會公認的離散的語言形式被解析出來了。解析它靠的是高級神經生理過程,全體社會成員都有同樣過程,它完全是客觀的。
聽神經屬周圍神經系統,如受到損傷就會影響語言的形成。聽覺是接受聲音感覺,通過這些感覺語言才被感受。兒童在會說話之前首先必須聽到,然后理解所聽到的內容,還必須能把這此被理解詞語符號同語言運動系統聯系起來。聽覺分析能力是通過無數次條件反射建立而成的。在嬰兒時期僅對聲音有反應,而不能理解語言。幼兒到了一定的年齡,即學會運用有關的肌肉,利用喉、唇及舌發出聲音。聽力正常的兒童可運用聽覺矯正發音,并能體會語言而有正常表情。先學會復誦,然后逐漸學會獨立語言。這一學習過程中,聽力是必要條件。由于語言是復合的功能,除聽覺系統必須正常外,中樞神經系統、發音器官的完整性與智力、感情因素都將對語言的形成有影響。
濟南千佛山店 于金平
電話:0531-67898127 手機:18500879153 咨詢QQ:
地址:濟南市經十路17079號三慶匯文軒一樓峰力助聽器(千佛山醫院西行66米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