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分享了關于助聽器的誤解,這些你肯定聽說過(上)篇,引發了大家的積極關注,本周阿瑞又來啦!
相信以下對于助聽器的誤解和流言,你一定有所聽聞,今天我們就繼續來一波兒助聽器知識普及。
“這個助聽器更響一點,肯定好”
“戴上也是聽不清,那就不戴啦”
“需要說話時候戴,不需要的時候拿下來,對聽力更好”
“我的好朋友戴這個型號,給我配同樣的”
01這個助聽器更響一點,肯定好
可能有部分初次驗配助聽器的用戶會這樣認為,助聽器的聲音需要大一點才好,實際上這存在一個誤區。
真相是:助聽器驗配是需要根據用戶的聽力損失狀況來的,補償到位即可。聲音大小(即響度)只是影響助聽器清晰度的其中一個因素。聲音過大,一方面可能進一步損傷聽力;另一方面,反倒會影響到清晰度,大聲同比放大后還會造成使用上的不適感。因此,在調試過程中, 驗配師通常會根據用戶的反饋,逐步提高增益, 直至用戶感覺聲音舒適清晰即可。
02戴上也聽不清,那就不戴啦
真相是:這里需要使用助聽器的用戶先調整自己的狀態,以更積極的心理去面對這個問題,而不要直接放棄,否則你可能錯失了一次重新回歸社交的機會,也可能喪失了一次發現聽力問題的機會。
首先,你需要了解聽不清的原因是什么:
(1) 驗配后調試不理想;
(2)自己的聽力狀況在佩戴期間發生了改變,導致突然無法聽清;
(3)在哪些狀況下會聽不清,在哪些情況下可以聽清;
其次,你可以第一時間聯系你的驗配師伙伴,告知她你所面臨的問題,在她的協助下,根據情況進行驗配或測試聽力,甚至前去醫院做具體診斷,亦或是通過手機或借助無線附件來解決一些復雜環境下的聆聽。如果家人不了解助聽器,而購置了不合適的產品,也建議你及時告訴家人你的感受,幫助做產品的調換。
再次,如果你長期沒有佩戴助聽器,而導致言語識別的能力減退,那么還需要額外進行康復訓練,才能夠聽得更好。助聽器只能幫助我們聽到聲音,而言語的識別很大程度取決于大腦,這也是我們為何建議用戶發現問題盡早佩戴的原因。
03需要與人溝通時候戴,不需要的時候拿下來,對聽力更好
真相是:如果是休息、睡覺,那么確實應取下助聽器。但如果只是與人溝通時才用,這并不能起到保護殘余聽力的目的。聽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我們沒有發生聽力損失時,耳朵及相應的大腦區域會接收各類聲音刺激,如果大腦接收的信號有限,處理能力也會受影響,長期得不到“鍛煉”,那么聽力恐怕很難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建議,需要保證佩戴助聽器的時長。
04我的朋友就戴這個型號,請給我配一樣的
這個問題通常發生在老年群體,信息的繁雜,一些欺詐案件導致部分老年群體對于外界難以產生足夠信賴,選擇產品以朋友為鑒更為安全。
真相是:每個人的聽力狀況差異頗多,日常的生活場景也會有不同。比如有人的聽力損失不嚴重,驗配助聽器主要為了實現與家人聊天方便,那么選擇一些高性價比的產品就能滿足需求,比如瑞聲達悅鶯系列。有人的家人在國外,經常要電話交流,平日還喜歡聽歌娛樂,那么選擇支持蘋果、安卓直連的產品會更方便,比如瑞聲達的聆客系列。而還有人的聽損已經非常重,只能佩戴耳背式助聽器,卻執拗地同朋友一樣選擇耳內式,那么將無法獲得合適的補償效果。
說了那么多,總之,需要和大家明確一下原則,那就是出現問題,積極面對;對于產品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較好;不要聽信流言,正確認識聽力輔具類產品。本期的科普就到這里,你還有遇到什么關于助聽器的誤解嗎?也可以評論區分享給阿瑞哦,阿瑞幫你識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