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聽力損失,我們總會想到“耳聾”,老覺得這是年紀大了才有的一種病。事實上,聽力損失不僅與年紀大有關,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事都與聽力損失密切相關。而我們知道絕大部分的聽力損失都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打針、吃藥、手術等醫療手段都沒用,重在預防。
1.調低音量,控制時間:如今,個人電子設備十分便攜,幾乎人手一臺手機。戴著耳機手機的音樂可以說是很常見的事,跑步時聽,乘公車時聽,坐地鐵時聽......而且我們還習慣調高音量聽。很多時候,由于環境噪音比較大,或是耳機降噪性能不佳,我們會不自主地提高音量,以“蓋過”外界噪音,而這時高強度的音樂聲也是種“噪音”,會損傷我們的聽力。對于需要經常在戶外戴耳機聽音樂的人,建議盡量選擇一款降噪性能不錯的耳機。總的來說,使用耳機聽音頻、視頻設備時,建議遵循“60-60”原則,即不超過總音量的60%,且持續聽不超過60分鐘。
2.注意聽力防護:無論是演唱會、車間,還是工地,這些場所往往都有高強度的噪音,長期暴露在這樣的噪音環境下,會引起噪音性聽力損失。甚至有時可能短短幾分鐘,超高強度的噪音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下降,即爆破性聽力損失。所以,遠離這樣的環境自然是較好的。如果“躲不了”,例如必須在嘈雜環境下工作,建議務必佩戴一些專用的防噪耳塞或耳罩,以削弱高強度的噪音,保護耳朵。
3、戒煙:吸煙與聽力損失也有關系?當然!在香煙中有許多化學物質,如尼古丁、氰化氫、甲醛、砷和氨,都會影響我們體內的供氧情況,進而提高聽力損失的風險。與此同時,還會誘發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壓,這些疾病同樣會增加患聽力損失的風險。研究表明,70%的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更容易患有聽力損失??偠灾?,戒煙永遠不會太晚,早戒早安心!
4、定期進行聽力檢測:從醫學角度來看,聽力損失的發生是一個緩慢進展的過程。也因為這樣,許多弱聽人士從第一次發現聽力有問題,到得到檢查、診斷、康復,間隔可能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而等到發現聽損影響日常交流時,聽力損失的程度已經比較嚴重了,往往是錯失了較佳的康復時機。
所以,一般建議年齡大于50歲的人每年進行聽力檢測,以有效觀察自身的聽力情況,并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調低音量、戴防噪耳塞、戒煙、定期聽力篩查,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可是預防聽力損失的好方法。保護聽力,從預防開始。千萬別等到聽損了,不可逆了再去追悔莫及!
北京萬壽路店——孫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