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式助聽器的組成結構
助聽器作為唯一幫助聽力損失人士聽聲音的工具,已經走進了很多家族,卻還有一些人不清楚助聽器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組成,有怎樣的工作原理。現在就給大家分解一下助聽器的組成結構:首先一定要有話筒(傳聲器或麥克風)接收聲音并把它轉化為電波形式,即把聲能轉化為電能;然后就是放大器放大電信號(晶體管放大線路);接下來是耳機(受話器)把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即把電能轉化為聲能);較后就是一些小的配件了,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音量控制開關和電源供用的干電池。
助聽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數型號的助聽器還有3個附件,或稱3個附加電路(音調控制、感應線圈、輸出限制控制)。現代電子助聽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聲能強度并盡可能不失真地傳入耳內。因聲音的聲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將其轉換為電信號,放大后再轉換為聲能。輸入換能器由傳聲器(麥克風或話筒)、磁感線圈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將輸入聲能轉為電能傳至放大器。放大器將輸入電信號放大后,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導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號由電能再轉為聲能或動能輸出。電源是供給助聽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還設有削峰(PC)或自動增益控制(AGC)裝置,以適合各種不同程度耳聾病人的需要。
耳內、耳道型助聽器的工作原理
耳內型助聽器依其外形特征可以具體分為:耳內型(英文縮寫ITE)、耳道型(英文縮寫ITC或CC)、迷你耳道型(英文縮寫MITC)、隱形深耳道型(英文縮寫CIC或TYM)。但由于它們都是戴于耳內的,所以也簡稱耳內型助聽器。
耳內型助聽器的特點:適合個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聽器;充分利用外耳的聲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適;比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來使用電話:在你睡覺時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聽力需要來定制耳內型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