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外耳及中耳感染
每次為寶寶洗臉或洗澡后,用棉簽拭干外耳道,插進深度不可大于1厘米,起到將水分吸進棉簽的作用即可,動作應輕柔,以防損傷外耳道皮膚,引起感染。另外,嬰兒吃奶的姿勢要正確,喂奶后應把嬰兒豎著抱起來,輕拍背部,將咽進胃里的空氣排出去,避免漾奶,避免讓孩子嗆奶,因為在嗆奶時,寶寶口中的奶噴到咽鼓管,可致使咽鼓管堵塞,引起中耳炎。
避免噪聲污染
孩子聽音樂是件好事,但聲音過大,或聽一些刺激性的搖滾音樂,會對孩子的聽力造成傷害。因過高聲波沖擊耳鼓,使嬌嫩的鼓膜受到破壞,影響孩子的聽力,有的是聽力減弱,嚴重的會導致耳聾。
避免意外傷害
耵聹是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它存在于外耳道,有保護耳朵的作用。不要用棉簽更不能用發卡或火柴棍等給小兒挖耳內耵聹,如果用力不當,不僅會傷及外耳道,還有可能傷到鼓膜。
防治濕疹
耳背后及外耳道是嬰兒濕疹的好發部位,如果發現嬰兒外耳道有淡黃色濕性分泌物,可能為濕疹,應及時治療濕疹。在家中除了根據醫生指導調整好寶寶的飲食之外,較好暫時為他戴上嬰兒手套,以免寶寶用不干凈的手抓破癢處,造成更加嚴重的感染。如果嬰兒外耳道有膿性、漿液性或血樣液體流出,要及時轉五官科治療。
定期監測嬰幼兒聽力 嬰幼兒的聽力檢查有兩種方法:常規ABR腦干誘發電位和耳聲反射。大一點的孩子可做電測聽。及早發現聽力問題還可以給孩子醫治,若耽誤了時機,成了大孩子(5歲以上)就比較難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