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聾為因年齡增長使聽覺器官衰老、退變而出現的雙耳對稱、緩慢進行性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國外一般將年齡設定在65歲以上,我國為60歲以上。老年性耳聾的發生年齡及速度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發病率因地區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不同而不同,一般城市高于農村,高脂飲食地區高于非高脂飲食地區,男性比女性多兩倍。
研究證實老年人聽覺器官存在諸多病理改變,耳蝸毛細胞和支持細胞萎縮、缺失,耳蝸基底膜增厚及纖維化,血管紋萎縮、變性、血流減少,耳蝸螺旋動脈和螺旋韌帶變性,聽神經元數量減少、萎縮、變形、空泡變性,軸突脫髓鞘變性,突觸結構異常。因此,老年性聾包含有耳蝸性病變和蝸后性病變,對老年性聾的聽力學檢測具有特殊性。對老年人的聽力檢測包括常規聽力學檢查以及中樞聽覺評估。中樞聽覺評估非為主觀評估方法和客觀評估方法。
老年性聽力損失多從高頻開始,逐漸向低頻發展,涉及語言頻率后,引起聽話不清楚,言語能力減退比純音聽力下降明顯,或者在噪聲環境中語言辨別能力顯著下降,部分還有重振現象。大多為雙耳對稱、漸進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混合性較少見。其聽力曲線多以高頻下降為主,一般為漸降性與陡降型,有時呈平坦型。老年性聾往往還伴有暈眩、嗜睡、耳鳴、脾氣比較偏執等。60歲以上的老人出現原因不明的雙側聽力下降,在排除其他耳病的基礎上可考慮該病。(與老年性聽力損失相關的因素有:第VIII顱神經病變:前庭耳蝸的神經鞘膜、神經纖維瘤病、腦膜瘤、神經炎等;腦干病變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神經膠質瘤、多發性硬化、梗死等;皮質病變有:腦血管意外、腫瘤、創傷等;彌漫性損傷病變有:腦膜炎、中毒性損傷、微量元素缺乏、年齡等。)
治療原則上應注意預防聽力下降,恢復或者部分恢復已喪失的聽力,盡量保持并利用殘余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