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損傷還能不能修復?
文章來源: 文章發布時間:2016-09-09 瀏覽人數:562
今天,中國老年人終于相信聽力障礙帶給人的困擾遠遠比牙齒及眼睛的問題要大的多,聽力問題成為導致他們生活水平下降及生理心理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于是他們會問:“我的聽力問題有可能好轉么?”弱聽兒童的家長也會問:“我孩子的聽力有可能好轉么?”
聽力師如何回答?
如何面對這些渴望奇跡出現的人?
賦予我們聽力的毛細胞和神經細胞只在胚胎發育期生成。一旦受損或者失去就無法再生。
毛細胞頂部纖毛的彎曲或偏轉是對聲波振動刺激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是將機械能轉變為生物電,引起毛細胞興奮的開始。
毛細胞損傷是出現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毛細胞受外界刺激出現損傷后,其不能自發產生新的毛細胞,從而使人耳無法自覺修復聽力損失。
不可逆的聽力損失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解決?
1 愈合損傷性毛細胞 數十年后才能實現的目標
醫學院的研究者試圖通過生長因子進行體外聽毛細胞培養,希望通過這個方法來恢復聽力,但這項工作將會在十年會更久才會有實質性進展。目前我們還沒有恢復永久性聽力損失的療法。
2,盡快選配助聽器 進行有效聲干預
體外培養毛細胞的方法并未得到臨床驗證,目前針對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而言,佩戴助聽器是一項有效的解決方案。
當聽力損失患者被診斷為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時,應盡早佩戴助聽器,避免大腦在長期不接觸聲音的情況下,逐漸對語言產生不適感,造成聽力損失逐漸加重,影響交流。
哺乳類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同于非哺乳類動物,內耳中的毛細胞無法自行修復,從而造成不可逆的聽力下降。人耳無法自行“愈合”聽力損失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