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聾兒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先天性耳聾后,及時給孩子選配了助聽器,但是孩子戴上了效果不好,說話還是不清楚,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樣,就抱怨助聽器不好,可是,您是否做了以下工作了呢?
聾兒的發展是與周圍環境積極地相互作用的結果。教師和聾兒相互作用對聾兒的發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家長的參與將有利于教師和聾兒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康復教育的質量,是聾兒康復的重要環節之一。
1.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老師能及時觀察到聾兒的需求。從而因人施教,探察到家長的需求,及時為家長分憂解難。
2.教師要有良好的溝通力。
老師能及時與每個聾兒和其家長溝通,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不同背景的聾兒。促使聾兒及家長和教師相互信賴,有利于康復工作的開展。
3.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好的老師要善于管理,能夠控制班里的孩子,但不能太嚴厲,使孩子們恨他:好老師要愛孩子但不能愛得過分,以至于根本就不管教孩子。
每—位教師都應在管教孩子和愛孩子中間尋找出一個較佳的平衡點。
4.家長的心理素質。
家長對于孩子的耳聾要有正確的認識,對孩子的康復要有一個恰當的期望值,不能過于消極,也不易操之過急.二者都會對孩子的康復產生不利影響。
5.家長與家長之間的相互作用
家長與家長應創造機會互相交流。教師可以在家長之間起中介作用。家長之間的交流可以對家長的教育方法取長補短。可以使家長之間互相鞭策鼓勵,對家庭康復教育起促進的作用。
6.家長的配合程度
家長和教師要長期的積極配合,相互信賴,對于家長來說,既不能一味地依賴教師,也不能家長、教師各行其事。家長的參與,提高了家長對聾兒的指導能力.也提高了家長與教師的配合能力。家長配合恰當,能使康復訓練事半功倍,從根本上推動了聾兒康復教育的成功。
聾兒的成長是與家長,教師的積極配合引導密不可分的,不是說戴了助聽器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請您按照如上方法,相信孩子將來康復的會很好。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燕山北路助聽器(建設銀行往北100米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