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比是助聽器聲音處理策略中一個比較難理解的技術。在實際運用中,它又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所謂壓縮比,即輸入信號每增加一分貝所需要的改變,表示為輸入/輸出。助聽器壓縮技術的應用可從根本上解決感音神經受損患者的重振問題,能讓他們在不同的噪音環境下,更舒適地使用助聽器。通過助聽器壓縮技術,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調節不同強度輸入聲音的放大,以使輕微細小的聲音得到很大的放大,保證使用者聽清楚說話聲,也可對那些突發高聲的噪音調節到更小,以避免不舒適。因此,從本質上講,壓縮技術是選擇性聲音放大方法。
對壓縮比的調節有點像人們使用水管澆水時,通過壓緊或者放松對水管的壓力,從而控制水流量。如果希望少澆水,就將水管壓緊些;反之,則對水管少壓
一些。同樣地,在放大聲音時,如果希望輸入聲音多放大些,壓縮比便要小一些,較小壓縮比便是所謂11的放大,即有多少進來,便放大多少,沒有控制;而較大控制程度是81,即每8分貝的輸入聲音只放大1分貝。
研究人員使用日記和交流等方式來評估患者的選擇偏好,這個試驗表明,在驗配助聽器時,僅憑聽力圖、聽損發作時間或過去使用助聽器的經驗,是很難預測患者個人的喜好的。
那么,中重度至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較好使用什么樣的壓縮比?他們應該佩戴低頻壓縮比為11至21的助聽器。考慮到不同頻率的影響,這些助聽器應該具備微調功能,以給予患者一定的可調范圍。同時,還需認識到,任何助聽器驗配公式僅僅為驗配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參考數據和設置,不是一成不變的黃金定律。如果患者希望多聽一些聲音,驗配師們應該“鼓足勇氣,大膽調試”。因為只有在不斷調試中,才能確定助聽器較佳的參數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