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心理因素在這個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多項研究已經證明,個人的心理狀態、情緒、注意力等心理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聽覺效果和聽力理解。如果想要“聽”得更好,今天的內容不容錯過!
心理狀態與聆聽
我們可以將阻礙聆聽的因素大致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理噪音”,外界的或生理上的因素。另一種為“心理噪音”,即從我們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和覺醒水平)產生的噪音,這些因素可能促進也可能阻礙我們的聽力。
但任何情緒,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一旦遠遠超過或低于我們的常態,都會對接收及處理信息產生阻礙。過度興奮、過度焦慮一樣會令人遺失重要的信息。談戀愛時的激情也一樣能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到讓人愉悅的那些語言與聲音,而忽略掉其他。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擔憂也同樣會影響到我們聽見的信息及內容。
注意力與聆聽
注意力是一個認知過程,將自下而上的感官輸入與識別和感知聯系起來,有助于在具有挑戰性的聽力條件下理解言語。關于這一點,最著名的雞尾酒會效應(Cocktail Party Effect)便闡述了兩者間的關系。即使是在嘈雜的雞尾酒會上,當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談話之中,就會忽略掉背景中其他的對話及噪音。
注意力還有助于提醒和引導我們注意環境中感興趣的刺激何時何地發生。它還允許我們監控正在發生的事件或輸入,并專注于最重要的事情,同時抑制不相關、或與重要事項相沖突的信息輸入。
預期與聆聽
“一個人不僅會依賴于過去和現在,還依賴于預測、期望或對未來的信念的過程或行為。”預期可以加速認知處理,提高行為的穩定性和速度。生活中有一些比較典型的例子,比如我們期待聽到某種聲音(比如,孩子醒來的聲音),我們可能會更容易注意到它,即使它的音量偏低。
此外,預期的作用還體現在要建立合理的預期上,我們常說對于一個事情,比如佩戴助聽器的預期要合理,過高過低都不好。過低可能導致我們不愿意向前一步,認為助聽器無法改善聆聽效果。而過高可能會讓我們覺得預期與結果差異過大,總是認為聽得不好,導致失望而放棄。
記憶與聆聽
記憶,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聽覺。ELU模型認為語言輸入包含語音、句法、韻律和語義信息。當語言輸入可以與長期記憶中存儲的語音表征明確匹配時,詞匯檢索將以隱式(相對輕松)的方式進行。然而,當語音表征不易與語音表征匹配時(因為輸入的信息在某種程度上退化),工作記憶被明確地部署以協調匹配。可以簡單理解為,用熟悉的語言與熟悉的人溝通熟悉的事情會更加容易。
例如,如果我們以前聽過一首歌,我們可能會更容易認出它的旋律。在我們熟悉的領域,溝通及理解方面也簡單。
心理因素在聆聽和聽力理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提示我們,無論是與聽損人群還是健聽人群溝通,找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在雙方情緒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在溝通前做一個簡單的大綱或主題羅列,借助舉例、示意等方式將陌生的事情與對方熟悉的事情聯系起來,都將有助于提升溝通的效率,從而讓對方“聽”得更好。
參考來源:
Barriers to Effective Listening
Defining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Hierarchical Auditory Processing
“雞尾酒會”環境中的知覺線索的去掩蔽作用
Expectations, prefitting counseling, and hearing aid outcome
Anticipations, Brains, Individual and Social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Anticipatory Systems
Working Memory and Hearing Aid Processing: Literature Findings, Future Direc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