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損失直接影響日常溝通,與聽損人士的整體身心健康密切相關,甚至影響社會經濟發展。2021年3月3日,第二十二個“全國愛耳日”,也是第九個“世界聽力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較新發布的《世界聽力報告》中制定了較新的聽力損失分級標準。
此表格只適用于成人
由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成人純音測聽氣導平均閾值在65-80分貝,為重度聽力損失,此時在噪聲環境下參與談話將非常困難。而如果達到80-95分貝,則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多數聽不到談話聲。
關于聽力損失和助聽器干預,已不乏很多專業的科普與用戶教育。然而,關于「重度及極重度聽力損失的感受和困擾」這件事,這一次我們想聽聽他們自己怎么說。
為此,我們和3位不同年齡層的重度及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受訪者聊了聊,期望通過與他們接觸,能更深層地了解這個群體的需求。我們發現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工作環境和需求,對聽力改善的期望也不盡相同。他們往往比中度、中重度聽損用戶對助聽器及專業驗配服務要求更高,對于他們而言,產品與體驗同樣重要。
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這些精簡的聊天內容,一起潛入重度及極重度聽損用戶真實的世界吧。
16歲在校生小楊:學習的壓力,聽力的問題,讓我有點力不從心
在這次深度訪談中,第一位受訪者小楊是位00后,還是位在校學生。重度聽力損失、佩戴的是5年前選配的定制機,沒有藍牙功能,安靜環境下一對一近距離溝通還可以,噪音環境或者是遠距離就聽不清楚。課堂上較害怕老師提問,老師語速一快就更容易跟不上,如果是階梯教室的大課那效果更差。之前疫情延遲開學,持續的網課也讓他特別疲憊,升學的壓力和聽力困擾,小楊說“沒想過自怨自艾或者放棄,但是多少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
32歲職場人唐女士:較害怕的就是開會,永遠是坐角落里的那個
32歲的唐女士,是位家裝設計師,進入職場也快十年了。因為聽力問題,她總是把頭發蓋住助聽器,說話唯唯諾諾,喜歡獨來獨往,較喜歡沉浸在自己的設計世界里。遇到與客戶溝通,總是很膽怯,能網上打字絕不打電話。每周的例會,總是坐在角落里,生怕被老板提問,這么多年在公司寂寂無聞,她說:“倒是挺符合現在的那個流行語-社交恐懼癥,只不過聽力是我的根本原因”。
72歲退休大媽楊阿姨:以前沒什么需求,現在觀念變了,生活品質很重要
這次訪談,聊的時間較長的就是楊阿姨。子女家庭穩定,孫子也去外地上大學了,現在的楊阿姨是有錢有閑,每天和老友們散散步、跳跳廣場舞,時不時還和老伴出門旅游。聽力是她現在唯一的“頑疾”,以前只是有點耳背和家人說話要大聲,現在聽力好像下降更嚴重了。之前子女也給買過助聽器,楊阿姨也不會用,不戴聽不好,戴上又覺得聲音都給放大了不適應。有時候沒聲了也不知道是電池沒電了,換電池都要戴上老花鏡弄好久,沒多久她也不戴了。現在,楊阿姨說:“這一兩年疫情啊,讓我看透了很多事,以前覺得沒什么需求,現在觀念變了,生活品質很重要。只要能讓我聽得好、和朋友交流好,出去玩也開心,我都愿意試”。
在本次訪談中,我們看到這些不同年齡的、不同身份的重度聽損患者。他們有的嘗試過佩戴助聽器,但是因為沒有到位的調試和后續服務以及家人的參與,而放棄成了“抽屜式助聽器”;有的因為使用年限使得助聽器老化了,加上學習工作環境變了,舊的助聽器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聆聽需求。這3位受訪者或許只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深受重度聽力損失困擾的這一龐大人群中的一顆“小水滴”,但從他們身上也能折射出“大海”的特質,他們的需求值得被重視和滿足。
總結起來,重度及極重度聽力損失用戶的需求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 大功率,能聽得清楚、舒服
? 能藍牙直連,可以輕松接打電話、上網課
? 外形小巧時尚,更加易用
? 更多體驗服務幫助更好的選擇和渡過適應期
優利康首款直連高清大功率助聽器北極星·蔚藍系列即將上市,擁有Blu平臺較新的技術,是優利康首款無線直連的大功率產品,期待其為重度及極重度聽損用戶帶來更多精彩體驗。
文章來源:優利康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