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聽損朋友交流中,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戴上助聽器可難受了,戴一會就頭暈。我們小區好幾個配助聽器的,都說助聽器有叫聲,有雜音。買了也白費錢。
相信經驗豐富的驗配師,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可能是耳塞不合適的堵耳效應吧?可能沒佩戴好,有嘯叫?“要不您來店里,換個耳塞試試?”
聲反饋問題,不容小視。
不論是助聽器用戶,還是驗配師。往往會輕視聲反饋的影響,除非出現可以聽到的、刺耳的嘯叫聲。往往認為,換個耳塞不就好了?
實際上,聲反饋問題的影響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聲反饋問題,并不僅僅指代刺耳的叫聲,還包括無法聽到的反饋聲,偶爾發生的反饋聲等等。聲反饋問題往往會影響到驗配的各個環節,進而直接影響佩戴效果。
出現聲反饋,換耳塞不就好了?
通常,解決聲反饋問題通常會采用以下三種方案,按照常用順序依次為:
換更密閉的耳塞或耳模
做反饋控制測試
降低高頻增益
你不得不做出妥協,犧牲掉部分舒適度,或者犧牲掉部分增益。
而對于用戶而言,犧牲的卻是效果。當離開驗配室后,他常常會說:
我的助聽器聲音忽大忽小,音質差。
(“智能”反饋控制,在高風險情境起效)
我仍然聽不清別人講話。
(犧牲了高頻增益)
我在聚餐時什么也聽不清,還有雜音。
(咀嚼時耳塞活動,產生難以聽見的聲反饋)
我戴助聽器一會就覺得頭暈。
(更密閉的耳塞帶來更嚴重的堵耳效應)
大腦如何構建聲音畫面:
當你做出犧牲,大腦聆聽就會疲憊不堪。
正如往期文章所介紹的一樣,收集聲音靠耳朵,聆聽聲音靠大腦。(點此了解)
當你在路邊,想聽到賣唱演出時,大腦聆聽往往需要四步(滑動上圖可見)。不難發現,每一步都是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礎上,環環相扣。
當你為了聲反饋而做出犧牲,無法獲取完整的聲音畫面,大腦就會疲憊不堪。也就是文章開頭所說:聽不清、頭疼、不愿意戴助聽器。
當你無法獲取完整的聲音畫面
無嘯叫,不妥協!
控制嘯叫是助聽器行業的共識。而奧迪康的突破在于,在不犧牲增益的情況下將嘯叫扼殺在搖籃中。
奧迪康 Opn S 搭載了獨創性的360°開放聲音優化系統。他的優勢可以簡單概括為:快、準、穩。
360°開放聲音優化系統之快,在于前攝性反饋控制能在人耳聽到反饋聲之前將其處理。國外研究表明,高端助聽器的反饋處理往往需要0.5秒,而對于Opn S僅需要32毫秒即可完成一個周期的處理。處理速度甚至比人的反應速度更快。
360°開放聲音優化系統之準,在于僅處理反饋發生的通道,而不影響其他通道。28頻率通道,每通道每秒56000次環境監測。精準處理,不錯過任何一絲潛在風險。
360°開放聲音優化系統之穩,在于可以提供額外6 dB的穩定增益。不犧牲增益已是突破,還可以額外提高可調空間。穩定增益代表著即使提高增益,也沒有反饋風險。
當驗配師不需要因反饋而妥協,助聽器用戶不必犧牲效果。完整獲得360°全景聲音畫面,助聽技術幫助大腦聆聽。這才是腦聆聽技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