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損失引起孤獨與抑郁已經過大量研究證實。但如果你和一位老年病人談論他們較大的擔憂,你可能會發現失憶或認知能力衰退排在較高位,遠遠超過孤獨與抑郁。
近年來,科學家和臨床醫生對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和聽力損失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越來越感興趣。其中一些研究參照了巴爾的摩老齡化縱向研究(BLSA)。該研究方法自1958年以來廣泛使用,能提供大量受老齡化影響的各方面數據,包括聽力和認知。
研究人員對過往研究匯總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受損的人的認知能力比聽力正常的人下降得更快。這項研究的意義是相當明顯的,而且這項研究和后續的研究已經引發了這樣的推測:也許使用助聽器可以改善或抵消認知能力的下降。
有研究能證明助聽器能幫助提高認知能力嗎?
近期,一項長達25年的縱向研究公布了較新的進展。研究表明,與聽力正常的人相比,聽力損失的人認知能力下降更快。然而,佩戴助聽器的聽力受損者表現出的認知能力與聽力正常的參與者相似。另一項共計164,700名受試者的橫斷研究也發現了相似結論。
然而,這兩項研究都尚未闡明其中的關聯機制。也就是說,雖然這些研究表明使用助聽器有潛在的積極效應,但也有可能是認知能力較強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助聽器。
CAEPs測試使進一步研究成為可能
隨著科技的進展,使得進一步研究成為可能。
隨著科學家對大腦的不懈探索,越來越多有關大腦的秘密被發掘,其中也不乏大腦聽覺皮層的研究。新近研究表明,聽力損失與老齡化會改變聽覺信號在大腦皮層的表現形式??茖W家可以通過皮層聽覺誘發電位(CAEPs)記錄聽覺皮層變化,同時可以監測與認知有關的神經變化。
這一進展為進一步研究助聽器與認知的關系提供了可能。2019年,馬里蘭大學的Anderson教授以此依據,設計了新的短期縱向研究實驗。選取了32位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定期觀察18周。
*處代表著:助聽器用戶N1峰、P2峰振幅顯著提高
揭開助聽器與認知能力間的神秘面紗!
Anderson教授的研究發現了大腦皮層和工作記憶之間的聯系。研究表明,聽覺感知的改善釋放了可以分配給認知任務(如工作記憶)的資源。也就是說,聽力得到改善后,大腦不必費力地聆聽,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完成其他認知任務(如記憶談話內容、保持注意力集中)。這對于預防認知能力下降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研究還發現佩戴助聽器能提高大腦皮層N1峰、P2峰的振幅。這代表著大腦處理聲音的能力有著顯著提升。這一提升被認為是神經被重新激活的結果。
Anderson教授表示,目前團隊正致力于進一步評估數據,以確定神經重塑性的時間進程。進一步探究佩戴助聽器對神經與認知功能的益處及生理機制。
雖然這項研究的結果非常令人振奮,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仍然具有的局限性。例如,對照組未經干預,相對應的期望也將低于實驗組。同時,這是一個人數相對較小的研究,能否推廣于更大的人群還需大量數據支持。但對于此研究的開創性與科學性不容否認!
認知聽力學可謂是當下較火的研究領域
延展閱讀:認知聽力學的前世今生
認知聽力學(Cognitive hearing science) 起源于認知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較早于2008年,由瑞典 Link?ping 大學研究中心提出。
簡單來講,認知聽力學關注人類對聽覺信號的認知過程,以及助聽器(或其他聽覺干預方案)與其他認知過程的關系。比如,佩戴助聽器會不會影響記憶能力與精力損耗。
認知聽力學可謂是較近幾年較火的研究領域。該領域研究的重要性不只在于了解不同類型的聽力損失及其影響,還在于探究助聽器/人工耳蝸除了改善聽力以外,還能為大腦帶來哪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