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模是將助聽器放大后的聲音從受話器傳遞到外耳道及鼓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聲學插件,是助聽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耳模在助聽器佩戴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包括固定助聽器、改善聲學效果、防止聲反饋和佩戴舒適美觀等等。
因此,小編整理了耳模相關的系列問題,將在本公眾號連載分享。本期要分享的主題是:取印模時,保持張口還是閉口?
相信大家都知道,取耳印模是制作耳模的開始,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印模取得好壞直接決定耳模是否能夠發(fā)揮其作用。您是否還記得是誰教會您取得印模?取耳印模時,保持張口還是閉口?
在國內聽力行業(yè),第一批從業(yè)者取印模技術幾乎都是來源于助聽器生產廠家的工程師,再之后又發(fā)展為師傅帶徒弟,有經驗的驗配師手把手教新入行的驗配師。這樣的學習過程,僅僅是依葫蘆畫瓢,并沒有考慮到取出來的印模與助聽器產品本身之間的聯(lián)系和影響。
關于取印模時,聽力損失患者保持張口還是閉口,亦或是張合結合,取決于在張口閉口活動時,耳道受顳頜關節(jié)對其擠壓變形程度的影響。
實驗研究表明
1. 約70%-80%的受試者,張口或閉口取印模,印模形狀無變化;
2. 約20%-30%的受試者,耳道會受到顳頜關節(jié)活動的輕微影響或夸張到完全變形,因而印模形狀不一樣;
田博士在讀聽力學博士期間也做過相關研究,一組同學,每人取3對雙耳印模,張口一對,閉口一對,張張合合一對。取完印模后,分別測量并對比不同狀態(tài)下取出的印模上下徑和前后徑,對比出來的結果也恰恰驗證了上面一點。
綜上,建議取印模時同一只耳各取一個張口印模和一個閉口印模,比較兩者間的差異。但從工作效率和大概率以及節(jié)約成本的角度出發(fā),日常工作首選閉口印模。
另外,張張合合的印模較不可取,因為顳頜關節(jié)要么閉,要么動,是上下動還是左右動不可預知,印模膏在顳頜關節(jié)運動時哪一個狀態(tài)凝固也不知道,太多未知變量因素存在,因此不建議在取印模時讓患者張口閉口切換。
什么情況下取張口印模呢?
1. 在給患者進行電耳鏡檢查時,如果患者耳道隨著張口閉口活動而明顯改變形狀,比如讓患者張口閉口活動時,閉口時能看見患者鼓膜,張口時又明顯看不見鼓膜,對于這類患者,則建議取張口和閉口印模,并標注好,寄給工程師參考,取兩者中間狀態(tài)的形態(tài)制作。
2. 還有一種情況,患者配完助聽器以后,大部分情況正常,只有在患者嘴巴張很大,比如張口大笑或吶喊時,才會發(fā)生嘯叫,反反復復返廠重做耳模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這種情況下同樣建議考慮取張口和閉口印模,并標注好,寄給工程師參考,取兩者中間狀態(tài)的形態(tài)制作。
Tips 張口取印模的注意事項:
1. 取印模過程中,為了讓患者保持張口狀態(tài),建議準備一個口內支撐器讓患者咬住起到支撐作用;
2. 若門店沒有準備口內支撐器,也可以讓患者洗凈雙手,咬住自己的手指,同樣可以起到支撐作用,保持口型不發(fā)生變化;
3. 張口取印模較大的問題,是在5-10分鐘的取印模過程,由于患者保持張口而無法做吞咽動作,導致口水直流,為避免這種尷尬場景出現,建議在取印模前要為患者提供紙巾以便擦拭口水。
以上就是關于張口取印模還是閉口取印模的相關介紹,看完之后您有沒有相關經驗要分享呢?歡迎討論,也敬請關注下期關于耳模相關問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