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各大企業(yè)為了響應減少出門,有序復工的號召,紛紛出臺在家辦公策略,“2億人在家辦公”的詞條隨之沖上熱搜,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在家辦公”背后,又有哪些隱患呢?
近日,曲美家居國人生活方式研究院針對全國1萬名職場人士就居家辦公做了一份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有些出乎意料
在影響居家辦公品質(zhì)的因素里,42.57%的受訪者表示被噪音煩透了,設備不足,空間不夠用,舒適性差在它面前都是小意思。
而當被問到,居家辦公時大家更看重什么?,來自各行各業(yè)不同年齡的受訪者都紛紛選擇了“安靜”。廚房鍋碗瓢盆的碰撞,客廳電視激烈的槍戰(zhàn),伴以熊孩子跑東跑西的凌亂腳步,活脫脫一場生活的“音樂劇”,24小時不間斷演奏。
相信很多在家辦公的朋友都會有過以上兩種行為,殊不知,戴耳機和熬夜會是損害您耳朵健康的兩大潛在殺手!
用音樂掩蓋噪音,正確嗎?
我們的每只耳朵里,大約有18000個微小的聽毛細胞,是聽覺系統(tǒng)的至關(guān)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它們對大聲非常敏感,如果長時間戴著耳機,播放大聲音樂或處于其他噪聲環(huán)境,耳蝸上的內(nèi)耳毛細胞就會受損,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毛細胞損傷一個就少一個,長不出來了。
長時間接觸85分貝或以上的聲音,則會大大提高聽力損失的風險,聲音越大,噪音性聽力損失發(fā)生的時間越短,內(nèi)耳毛細胞會排隊自殺式死亡。如果你習慣于長時間大音量戴耳機邊聽音樂邊工作,玩游戲甚至是睡覺,可千萬要當心了。
耳機小貼士
為了保護您耳朵的健康,請正確購買及使用耳機:
如果有條件,可考慮購買降噪或隔音耳機
普通耳機請遵循常用的“60-60”原則,即:
① 音量不要超過較大音量的60%
② 連續(xù)戴耳機時間不超過60分鐘
熬夜除了掉頭發(fā),還有可能突聾?
在家辦公相比于朝九晚五,竟更容易讓人熬夜。因為沒有上下班時間也不用早起,全然做好了熬夜的準備,奮戰(zhàn)到凌晨根本不是事兒,無論自己多晚睡,總有人比自己睡得更晚。夸張點說,十個人里有九個在熬夜,還有一個在通宵,從996變成了007。
但你知道嗎?長期熬夜帶來的不僅僅是頸椎病、腰椎病,您的聽力也會因此受影響!過度的疲勞、熬夜、情緒波動都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從而波及耳蝸,引起耳蝸缺血缺氧。耳蝸內(nèi)的毛細胞主管聽力,非常敏感,一旦發(fā)生缺血缺氧就會引起耳蝸損傷,容易發(fā)生突發(fā)性聽力損失。
在家辦公是當前疫情下非常實用的辦公模式,在經(jīng)歷了上線人數(shù)擠爆辦公軟件,自制簡易辦公區(qū)后,我們的在家辦公模式逐漸進入正軌,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也值得我們所有人都提高警惕。
疫情無疑是沉重的,我們被疫情分割開來,甚至與自己的親人分離。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在這場災難里獨自前行。隔著屏幕,順著網(wǎng)線,人與人之間的炙熱情感和頑強意志,依然讓我們凝聚在一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期待的時刻,重新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