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節日,這個本應該充滿歡樂祥和味道的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讓多少患者家庭瞬間崩潰,又讓多少人被惶恐不安的情愫所包繞。在微信上,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新聞報導或研究發現,讓人難辨真偽。人們迫切需要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緩解焦慮不安的心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采取恰當的保護措施。
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機理
一般而言,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需要有3個條件
? 一個包括病毒在內的受微生物感染的患者;
? 一個易感人:當暴露在感染環境中時,就會被傳染。如果一個人以前從未接觸過這個病毒,通常就是易感人。降低易感人的易感性方法有兩種:預防性抗生素(不適用于病毒感染),接種疫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未聽說);
? 病毒/微生物在離開患者身體之后,通過某種路徑,進入到易感者的身體。
這三者之間形成了一條傳播鏈。要控制疾病的傳染,較主要的手段就是打破這條傳染鏈。
要打破傳染鏈,首先要明白病毒/微生物是如何從患者的身體進入到易感人的身體。
常見的傳播方式分為直接傳播和間接傳播方式
直接傳播
? 直接接觸:病毒/微生物通過患者的皮膚,粘膜,或體液(血液,尿液,糞便)傳播到易感染身體,當她/他接觸到患者時。
? 飛沫傳播:病毒/微生物通過患者在呼吸,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的分泌物來傳播,如果這些分泌物直接進入到易感者的眼睛,鼻子或口腔,該易感者就會受到傳染。飛沫傳染之所以被認為是直接傳染,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傳播距離小于6英尺。如果易感人不靠近患者的話,就不會被傳染。
間接傳播
? 空氣傳播:傳播媒介是空氣。病毒/微生物懸浮在空氣中,傳播距離超過6英尺。易感人通過吸入受污染的空氣而感染。
? 蟲媒傳播:傳播媒介是動物
? 媒介物傳播:傳播媒介是無生命物體
針對上述兩類人群,通過采取以下措施阻斷傳播鏈:
? 隔離患者,阻斷感染從患者身體離開
? 降低易感者的易感性
? 改變患者和易感人之間的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