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款中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獲批”的消息引起了大眾的沸騰,從滿屏的“蘇大強有救了”、“記憶的橡皮擦不再擦了”情緒中,不難察覺人們對這款新藥到來的期待和激動。
據悉,該藥用于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是我國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用通俗語言解釋,就是人的大腦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出現明顯快于正常速度的老化和凋亡,因此,年齡越大患病的可能性越高,65歲后每五年患病風險就增加一倍。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深,阿爾茨海默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上周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張國立以精湛的演技將一位阿爾茨海默癥老人詮釋得淋漓盡致,一句“你誰呀”讓無數網友淚崩。
而在今年的一部豆瓣高分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中,黃渤等明星搭檔患有一定認知障礙的老人共同開辦餐廳,開啟一場遺忘與守望的溫暖碰撞。
被譽為愛情電影巔峰之作的《戀戀筆記本》中,老去的女主角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將滿腔愛戀忘諸腦后,但男主角依舊不離不棄,或是狂風暴雨,或是晴空萬里,十年如一日地為心愛的女孩念一本寫滿兩人回憶的筆記本。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8年曾經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5000萬人罹患認知癥(又稱癡呆),認知癥的種類很多,阿爾茨海默病占所有認知癥的60%以上,其中中國作為阿爾茨海默病人數較多的國家,患者人數已超千萬。
多項研究表明,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除了一部分的遺傳因素外,還有一部分源于外部生活環境和其他病變的復雜作用。
遺傳基因、聽力受損、焦慮抑郁、缺乏體育鍛煉、睡眠障礙甚至早年受教育水平較低,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因素。
聽力損失與老年癡呆之間究竟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
實際上,我們聽到聲音并且要聽懂聲音,不僅僅需要靠耳朵的作用。我們內耳的耳蝸還連著聽覺神經,聲音轉換為神經沖動經聽神經傳輸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并與語言中樞聯系,較終理解語意。
但是當聽力下降時,聽覺通路受到抑制,大腦的輸入(刺激)明顯減少,正所謂用進廢退,聽力損失就有可能與大腦聽覺皮層的萎縮相關聯。這樣就可能會大大減少語言中樞處理聲音的可用資源,影響聽力損失患者的語音識別能力。
出現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較常見的表現就是,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懂。漸漸地,老人就不愿與人交流,社會活動也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會變得抑郁、自閉。
此外,由于聽力損失,我們大腦的聽覺中樞就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大腦便會將其他區域的功能分配給聽覺中樞,這就導致其他區域受到的刺激也減少,從而增加了大腦的整體負荷。因此,聽力損失是誘發老年癡呆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