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著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現代的助聽器能有效地改善聽力損失,幫助聽力損失人群找回過往的生活,并盡情享受喜愛的休閑娛樂活動。
一定要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才能找回生活中那些豐富美好、值得我們去聆聽的聲音:家人關懷、朋友歡笑聲、美妙音樂、大自然的聲音……
一、聽力損失比我們想象的更普遍
據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數據,目前全世界12-35歲的年輕人中有約11億人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WHO預估,至2050年全世界將有超過9億人受聽力損失影響。
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失去聽力也意味著跟這世界脫離了連系,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重視個人聽力,如發現有聽力損失癥狀應要及時檢查及治療。
二、為什么有些人明明聽不清楚,卻不及早進行檢查?
大多數的聽力損失是慢慢漸進的,從輕度發展到中度甚至到重度可能需要花上好幾年時間,因此聽力的變化有時就像海底撈針一樣細微,常常被大家忽略。
此外,我們的大腦學習力很強,能隨著時間慢慢地適應聽不見的世界。久而久之就會忘了生活中那些豐富的聲音,甚至不覺得是自己聽不見,覺得安靜的世界才是正常的。也是因為這樣,大部分聽力損失人群都沒有及時意識到聽力下降,沒有及時進行聽力檢查和治療。
三、當出現哪些癥狀時,我需要去檢查聽力?
以下是聽力損失臨床癥狀,如有3個或以上,就表示有聽力損失的現象,應及早檢查,越早越好:
1語言識別能力降低,常常問 “ 什么?”
2在嘈雜環境下聽得更辛苦
3與一群人溝通時很難跟上對話
4女性跟小孩的聲音特別難聽清楚
5聽電話變得吃力
6必須把電視音量調高才能聽清
7聲音太輕聽不見,聲音太大又覺得太吵
8常常伴隨著耳鳴,可為間斷性或持續性
四、聽力損失的誤解與事實
誤解1
聽力本來就會隨著年紀下降,沒什么大不了?
解答:沒錯,聽力是會隨著年齡增長退化。但是,聽力是我們感知外在世界的重要感覺之一,若是對聽力受損置之不理,大腦接受到的語音刺激就會減少,生活功能、人際互動、語言認知、個人情緒、學習能力、工作效率等都有可能下降,個性也會變得孤僻, 開始逃避社交。
還有研究顯示如果長期放任聽力損失不管,可能會加快頭腦退化萎縮的速度,增加患老年癡呆的機率。
誤解2
聽力不好又不影響其他人,自己能克服就好?
解答:聽力損失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你身邊的親友。如果當你總是把電視開的非常大、與人溝通需要他人提高音量,就間接地影響到他人的生活品質。
另外,聽力不好也攸關到安危問題,如果你聽不到警鈴聲、汽車聲,你很有可能將自己陷入險境,家人也會時時刻刻為你擔心。
誤解3
等聽不到時,我再看醫生不也一樣嗎?
解答: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所有聽力損失都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所以只要察覺聽力有些許變化就要盡早進行檢查,看是哪個部位有問題,這樣才能及時對癥下藥。
此外,大腦皮層會因為接受到的語音減少而退化,導致言語認知能力下降,加重聽力退化現象。如果等到嚴重了再治療,言語能力也會退化的太嚴重,醫藥治療或者助聽器能提供的效益就會大幅減少。
五、助聽器的誤解與事實
很多人因為對助聽器的傳統印象加上對現代助聽器技術不了解,導致遲遲不敢嘗試助聽器。因此,不只聽力長時間無法得到改善、言語認知能力下降,生活品質也跟著下降。只有真正認識了助聽器才能了解到它能為聽力損失帶來的好處。
誤解1
助聽器是對所有聲音進行相同的放大,導致長時間佩戴非常不舒服!
解答:舊式的助聽器確實是將所有聲音同步同比例放大,包括噪聲,但是現代助聽器可不是這樣的!
現代助聽器使用了創新的麥克風和言語處理技術來分析和處理不同聆聽環境,為不同音頻提供不同的放大比例,并適時地抑制周圍噪聲,這大大地提高了言語清晰度跟佩戴舒適度,讓你即使處在嘈雜的社交環境中也能輕松地與人交流。
驗配師也能依據你的日常習慣或工作興趣愛好為你定制化不同聆聽模式。
無懼嘈雜,從容社交
誤解2
助聽器太顯眼又不美觀!
解答:大多數人對助聽器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又大又笨重的機器。但是,這是非常過時的想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的助聽器的效率更高而且體型跟重量都大大地減少,讓你佩戴時完全不會感受到助聽器的存在。
現代助聽器在外形設計上也有進步,還有多種型號和顏色可以供用戶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如果你不希望助聽器太顯眼,那么可以選擇自己皮膚或發色顏色的助聽器又或者可以選擇藏在耳道中的助聽器。
你能一眼看出他佩戴了助聽器嗎?
誤解3
長期佩戴助聽器會導致依賴性,久而久之可能會使聽力損失增加!
解答:助聽器只是輔助工具,將你聽不見的聲音放大到你能夠聽到的音量,只會讓你聽的更清晰達到日常的需求并不會加重聽力損失。
現代助聽器非常先進,會首先監測聲音自身的音量,再根據不同音量提供不同放大效果。
另外,在聽力檢查后,驗配師在驗配時會輸入你的不適響度級(UCL),確保助聽器的較大音量不會造成不適。這樣一來,助聽器讓小的聲音能夠聽清楚,大的聲音也不會過響造成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