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一般都是緩慢發(fā)生的,開始并不會產生特別明顯的影響,可以正常溝通交流,只是偶爾聽不清。一個人在發(fā)現(xiàn)自己有聽力損失,到佩戴合適的助聽器大多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成年人
成人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藥物性致聾、外傷、突聾、噪聲性聾或耳部疾病引起的聽力損失。經(jīng)過檢查,聽力損失已經(jīng)達到中度或以上(平均聽力41分貝及以上)就需要佩戴助聽器。若聽力檢查結果為輕度聽損(平均聽力在26-40分貝之間)可以按照實際需求選擇,但要定期進行聽力復查,若聽力繼續(xù)下降,則要及時干預。
老年人
對老人來講,造成聽力損失較常見的原因就是老年性耳聾。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各項技能都在逐步退化,很多老人存在聽得見,聽不清等問題。
如果老人平均聽力在40分貝以上就需要佩戴助聽器。不要認為人年紀大了,耳聾是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不需要多干預,放任聽損持續(xù)下降。聽力障礙不僅會造成日常生活的溝通不暢,還會增加老人罹患阿茲海默的風險,影響老人心理健康,因聽不見汽笛聲而增加意外風險等,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
孩子
對孩子來講,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除了先天性遺傳外,媽媽孕期受到病毒感染或者藥物性致聾等都有可能造成聽力損失。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發(fā)現(xiàn)兒童聽力損失的有效途徑,對于后期發(fā)展的聽力損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一旦孩子出現(xiàn)聽力損失,立即前往醫(yī)院進行聽力檢查。
聲音對孩子更是尤為重要,我們常說十聾九啞,就是因為聽覺中樞沒有受到足夠的刺激,從而導致言語能力發(fā)展緩慢,甚至不發(fā)展。
所以兒童的聽力損失即使是輕度,我都建議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驗配助聽器。只有及時干預,孩子才不會因為聽不好,輸在起跑線上。
溫馨提示
專家學者們始終強調: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康復。簡單說就是越早發(fā)現(xiàn)、干預越及時,無論是配戴助聽器還是人工耳蝸效果都越好。切勿等到聽不清,還在糾結自己該不該配助聽器。
審核校對:吳松林
排版編輯:Lynsee
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