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推送的文章:從8個方面來看助聽器是不是越小越好(點此回顧),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沒有哪個型號是較好的助聽器,滿足用戶的需求就是較好的。不會有一款產品適合所有的人,每一個產品都有受眾群體。”
有些初次接觸助聽器的讀者表示很困惑,以前認為“助聽器就是放大聲音讓使用者能聽見”,現(xiàn)在才知道有這么多講究。那么厚厚的一本價格單里有幾百種產品,哪個才是適合自己呢?
本文為大家講講,助聽器要從哪些角度選擇。
一、在哪兒選配
首先要考慮交通是否方便。助聽器選配初期一般需要調試三到四次,循序漸進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之后聽力有變化也需要及時調試;每年至少需要兩次清洗保養(yǎng),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服務,會影響助聽器使用效果。
其次要考察為您服務的驗配師,是否專業(yè)知識過硬;是否驗配經驗豐富;是否能解答您的疑問;是否能設身處地為您考慮。選擇能取得您信任的驗配師。
二、選配哪個型號
決定具體型號的因素有很多,但情況特殊的用戶選擇受限制,比如聽力損失在100分貝以上的用戶建議選擇超大功率耳背機;耳部炎癥反復流膿流水的用戶建議選擇開放式耳背機;外耳道有殘余手術腔或體積特別小的用戶不建議選擇定制機……
如果用戶聽力損失不到極重度,且耳道情況正常并已經確定預算范圍時,可選擇的有以下幾種機型:(雙麥克風耳道式包括ITC、ITE;單麥克風深耳道式包括CIC、IIC)
具體選擇哪一款可以從以下七個角度來考慮:
1、隱蔽性
深耳道式的隱蔽效果較好,部分檔次還有隱蔽效果更好的極深耳道式,耳道式與耳內式從側面容易看到,耳背式較明顯,受話器內置式從后方容易看到。
2、舒適度
初次使用助聽器的用戶大部分感覺耳內式的堵耳感更強,以深耳道式較為嚴重(由于結構限制耳內式無法運用原音重現(xiàn)功能),有原音重現(xiàn)功能、能開放式驗配的耳背式與受話器內置式舒適度比較高。
3、降噪功能
讓用戶在噪音環(huán)境下聽的更清楚的功能(精準聚焦、高清自適應指向性麥克風、言語環(huán)向追蹤空間版、自動程序中高清言語環(huán)向追蹤)都是建立在雙麥克風基礎上的,單麥克風的深耳道式沒有這些功能。
4、消耗電池
對于同一個顧客,大電池的機型會比小電池的更省電池錢。不過選擇充電式助聽器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各種外形基本能做到充一次用一天。
5、藍牙功能
有藍牙功能后,助聽器可以化身手機和電視的藍牙耳機,用戶的工作更有效率,生活更豐富。深耳道式受結構限制一般沒有藍牙功能。
6、價格
定制機需要根據(jù)每位用戶的聽力狀況、耳道形狀進行個性化設計,而且體積越小、功率越大制作難度越高,對工程師的經驗及手藝要求也越高,因此相同處理芯片、相同功能時,批量生產的耳背式與受話器內置式價格稍低。
7、耐用程度
助聽器的使用壽命一般在六到八年,耳背式與受話器內置式能達到防塵防水較高等級IP68,耳內式產品無法通過這個測試,理論上來講,前者更堅固耐用,后者需要更小心的保養(yǎng)維護。
下圖粗略總結了每個機型在這七個角度的優(yōu)勢:
其實在每個用戶心中這幾方面因素都有自己的優(yōu)先順序,本文只是提供一個思路,希望每位用戶結合自己的需求,都能選到心儀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