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中毒
耳中毒是指使用某些藥物治療或人體接觸某些化學制劑所引起的聽神經系統(tǒng)的中毒性損害。現在抗菌素已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已發(fā)現有耳毒性的藥物達到100余種,嬰幼兒易患各種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因此抗菌素的應用特別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引用,已成為我國兒童聾啞的主要原因,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均可導致聽力受損。
藥物對內耳的損害機制尚未查明,目前有許多學說,如內淋巴藥物蓄集學說、分子細胞學理論、遺傳學的研究等。導致耳聾與用藥時間的長短及藥物劑量有關,另外與個體敏感性的關系很大,后者有家族遺傳性。藥物歲血液流進入內耳,首先損害血管紋,血迷路屏障被破壞,藥物更容易進入內耳,并可使內淋巴囊受損,藥物在內耳高濃度長時間聚集,使聽感覺和前庭感覺上皮的毛細胞、神經末梢、神經纖維、神經節(jié)細胞發(fā)生退行性變。耳聾多為雙側對稱性感音神經性聾,又高頻向低頻發(fā)展,前庭受累程度與耳聾的程度不平行;癥狀可在用藥中或停藥后出現,因此預防藥物中毒性耳聾的關鍵在于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劑量不易一次過大,對易感個體、易感家族不易用此類藥物,并注意聽力障礙的早期發(fā)現。一旦確診,應盡早佩戴助聽器,進行聽力康復訓練,盡量降低由耳聾帶來的傷害。
2、創(chuàng)傷性聾
小兒腦外傷占全身機械性外傷的首位,如顳骨橫行骨折,骨折線常跨越骨迷路或內耳道,使其內含結構受損,發(fā)生重度感音神經性聾。頭顱閉合性損傷發(fā)生于頭固定時,壓力波傳至顱底,導致迷路震蕩,迷路和內耳道出血,感覺細胞、神經末梢和節(jié)細胞受損,引起聽力障礙,癥狀多在數月后緩解,但難完全恢復。
3、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在小兒發(fā)病率較高,其可引起傳導性聾,慢性中耳炎經久不愈,亦可導致感音神經性聾。
地址:石家莊市建華大街中山東路435-64底商(建華商場西行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