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據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中,11%有聽力下降(耳聾),約2000萬;在耳聾的老年人中,中重度耳聾(聽力損失)的老年人占到了35%,約為700萬。中重度耳聾(聽力損失超過60分貝),主要造成言語和溝通的障礙:老年人聽不清、聽不懂別人的交談。由于交流障礙,患有耳聾的老年人會逐漸回避與他人的交流,在性格上變得內向孤僻,出現心理-情感功能的異常,極大地降低生活質量。因此在歐盟國家,中重度耳聾的診斷及治療,還涉及心理-情感障礙(Psycho-mental Disorder)的診療。另外,中重度耳聾也導致軀體損傷(如未能注意到交通車輛)。隨著老齡人群體的日益增大,該群體的生理-心理健康問題,將對醫學治療乃至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形成深遠的影響。
(二)導致老年人耳聾的原因,除了聽覺系統的自然老化,通常還與以下因素有關:遺傳因素(使聽覺系統易受損)、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耳蝸微動脈阻塞)、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導致耳蝸血管內皮增生,降低血供)、吸煙(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噪音和耳毒性藥物。可見上述因素中,大部分是都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富貴病”。
(三)因此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改善和人們壽命的延長,面對日益增大的老年性耳聾群體,醫療上的應對策略包括應包括防與治兩大方面。疾病重在預防,提倡富裕而且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利于降低或延緩老年性耳聾的發病率。而在治療上,由于老年性耳聾不可逆轉,即聽力下降后是無法恢復的,因此治療上以聽覺輔助設備為主。
(四)目前應用較普遍的聽覺輔助設備就是助聽器。助聽器對低頻聽力損失的治療效果明顯。當老年人聽力損失以低頻為主,并且聽力損失在60分貝左右時,助聽器是醫療上的第一選擇。而當聽力損失超過60分貝以后,老年人會形成嚴重的聽力-言語交流障礙,隨之可能形成較大的心理-情感異常。此類患者耳聾的治療,助聽器效果可能不佳,往往需要通過手術進行人工聽覺植入。
(五)近兩年,我們在臨床上陸續開展了針對老年人的聽覺植入手術(包括振動聲橋和人工耳蝸)。從已有的病例的術后效果來看,老年人在聽覺植入手術后,在聽覺-言語交流能力上得到迅速恢復,降低了心理-情感疾病的發生,較終提高了生活質量。與國內狀況形成對照的是,歐盟國家由于較高的發展水平和社會富裕程度,對老年性耳聾的聽覺植入已經很完善(德國每年2600例人工耳蝸植入,約35%是老年耳聾患者)。
(六)因此,針對老年性聾日益龐大的患者群體,我有以下倡議: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疾病重在預防,在疾病出現之后,老年患者應與醫務人員一道,積極、樂觀地參與治療,較終早日康復。另外,我也希望,老年耳聾患者能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重視,尤其是在醫療財政和保險覆蓋上的支持,使老年患者能享受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地安享晚年。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渠門外大街8號優士閣B座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