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煩惱。聽障者較大的煩惱莫過于聽不到自然界各種美妙的聲音,聽不清親人朋友的言語聲。給生活、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和障礙,是看不到的缺憾。
2006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大約有2780萬聽障患者。耳聾的性質也各不相同,有傳導性的、感音神經性的、混合型的耳聾;分布在各個年齡階層,有老人、中年人、年輕人,還有嬰幼兒患者。但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當今高科技含量的適合各種驗配范圍的助聽器,可以補償各種聽力損失的耳聾,幫助患者解除煩惱。當然,要使的助聽器能佩戴舒適、聽到、聽清,達到一個相對康復的狀態,驗配師的精確驗配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助聽器驗配師,接觸了太多的耳聾患者。雖然聽障給生活帶來不便,但大部分患者都有排斥戴助聽器的心理。有些老人覺得,人老了耳聾是正常的,聽不到就不聽。久而久之,這些老人說話也越來越少。人是需要溝通和交流的,不愛交流遠離人群會有孤獨感的。有些年輕人也認為,戴上助聽器不美觀易被別人覺察自己的缺陷,而被恥笑。寧可在交流中被人誤會,也不愛戴助聽器。豈不知不戴助聽器別人也會知道你的聽力有問題,不如正視現實解放自己。這些首先要解除自己的心理障礙,就像眼睛近視戴眼鏡,人老了要戴假牙一樣,這些輔助產品都可以幫助你提高生活質量。生活是一種感受,是追求一種快樂舒適的感受。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何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何況別人也有自己的事情不會整天盯著你看。只要助聽器能幫助你解除自己的聽力煩惱,提高自己的分辨率,何樂而不為呢!
也有很多聽障兒童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了會受到排斥和譏笑。這樣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未來的規劃更重要。前提是孩子想要說,首先要聽。早確診、早干預、早佩戴助聽器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正視孩子的聽力情況,接受現實。和驗配師共同努力完善孩子的聽力解決方案,日后的語訓工作也不能放松。畢竟社會有這樣的群體,孩子不是孤立的。也有這樣一批關愛聽障孩子的驗配師,為聽力事業默默奉獻著。
在驗配時,好些患者在聽到清晰的言語聲后,會打開話匣子敞開心扉,與我分享他們的故事,真正把我當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記得有位年輕患者佩戴之后給我打電話激動地說:我聽到了多年未聽到的自己的聲音,也聽到了兒子說話的聲音......每每這樣的時候,我都會特別的感動,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