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等吵鬧的環境里,聲響很大地聽MP3;在家電腦前一坐,就帶上耳機聽音樂……如今,各種各樣的新型“聲污染”無處不在。不少年輕白領、學生一族為此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自己的“聽力”
普通人看到本文標題大概會有一個直接反應,這就是嗤之以鼻。你可能會認為這是危言聳聽甚至妖言惑眾,不過還是希望你能完整耐心的讀完文章,因為這件事情完全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客觀事實。
首先應該讓大家了解一些耳部結構的知識。聽覺器官耳是由外耳、中耳及內耳三部分組成的。外耳收集外界傳來的聲波,經中耳傳播至內耳后引起內耳毛細胞興奮,沿著聽神經經路刺激大腦聽覺中樞,經過中樞的分析綜合,使人了解傳來的聲音表示的意義。因此,在外耳及中耳的通道有阻礙聲波的傳導時,可出現傳音性聽力障礙,即所謂傳音性耳聾。若接受聲波的內耳或由內耳經聽神經經路發生問題,則可發生感音神經性耳聾。如果三部分均有病變,則發生混合性耳聾。
了解了耳病的成因之后,針對聽音樂會引發的病癥也就變得容易理解了。首先,現在的年輕人熱衷于音樂,終日佩戴那些入耳式耳塞,且音樂播放的音量極大,我們走過那些佩戴耳機的年輕人身邊時幾乎可以清晰的聽到歌曲的歌詞,足見其音量之大,這樣巨大的聲音加之入耳式耳塞所處耳道的位置,對耳朵的傷害可想而知。
聽音樂音量過大是造成耳部損傷的主要原因,另外研究發現,現在主流的mp3文件雖然是壓縮格式,且聲稱已經將人耳聽不到的高頻段去掉,但實際上在專家的頻譜測試中,普通192Kbps的mp3文件中仍然有很多高頻段的音頻存在,而這些也會進一步刺激我們的內耳及大腦,也就是說理論上mp3音樂文件仍舊會對聽力造成永久損傷。
我們知道為了保護聽力,從幼兒起就應注意保護上述音波傳導線路。耳內發癢時,不可用不潔的火柴棒、牙簽或發夾去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感染發炎。如有燈聆堵塞外耳道。而國家規定環境噪聲超過了安全標準也會損害人們的聽力。國家頒布的標準規定工廠噪聲不得超過80至90分貝,生活環境噪聲不得超過55分貝。
但在我們的測試中使用入耳式耳塞播放80%音量時,耳道內產生的較大噪聲分貝高達120分貝,另據調查顯示通常成人日常聽音樂時間在30分鐘到2小時不等,試問如此長時間的高分貝聲音轟炸之下的耳朵要如何承受?
當前的許多音箱耳機都沒有考慮到從我們聽者用耳健康的角度出發來設計產品,一味的追求外形、音效、重低音音量等等,似乎誰家的產品效果震撼才是較好,同時很多電腦上的音樂播放軟件也為了吸引更多人的耳朵,開發了諸如“較高200%音量功能”,這些都是對消費者不夠負責任的做法。
總之,保護聽力要從各方面做起,除了避免使用上面所說的那些高音量產品之外,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保護聽力。我們有時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加強鍛煉并注意食療,以保持良好的聽力。這真的是我們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耳塞對耳朵的損害有可能是無法恢復的,所以大家在欣賞音樂,學習外語的時候一定要愛護自己的雙耳,科學適當的聆聽才是較為有效的!
較后自然之聲聽力專家送給大家7條保護聽力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