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期我們說了很多耳聾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對耳聾有了很好的了解和認識,那么,在實際應用——選配助聽器中有什么需要我們注意的呢?
和小編一起繼續學習吧~
問題五:我發現我身邊也有不少聽力不好的熟人,他們想配助聽器,但是不知道怎么選配比較好。所以想請問下:如何才能配到一個效果滿意的助聽器?
答:助聽器想要佩戴的效果好,至少要做好這三步:
首先就是要到專業的單位請專業人員進行相關聽力學檢查,認識自己聽損的“與眾不同”。就像我們之前把耳朵比作鋼琴,專業人員會給您分析,您耳朵中的各個琴鍵的情況:
①哪部分的琴鍵是不損壞的,是不要助聽的;
②哪部分琴鍵是輕度損壞的,只要輕度補償就可以;
③哪部分的琴鍵是重度或極重度損壞的,需要給予足量的補償。
還有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有些耳聾患者不但是琴鍵壞了,后面的琴弦也斷了,那這個頻段就如同是條“死胡同”,聲音信息是無法傳達到大腦的。我們把這類耳聾稱為“耳蝸死區”,助聽器再給“耳蝸死區”補償聲音時,就像是走進了“死胡同”:給聲音越多,反而越聽不清楚。
其次,在選擇助聽器時做到“因人而異”。有的年輕人喜歡完全隱形的;有些中老年同志以舒適的聆聽效果為主;有些助聽器效果不能滿足耳聾較重程度了,就應該使用人工耳蝸等等。
較后,不論選擇哪種助聽器,一定要做助聽后的評估,要確保助聽后的實際效果較理想。
據研究,人有65%以上的時間是在噪音環境中交流的,75%以上的聽力障礙發生在噪音環境中,而不是在安靜的家中。
所以使用助聽器主要是解決在噪音中聆聽的效果。評價助聽器效果時,真正體現助聽效果的是噪音中語言識別能力的提高。而“助聽后噪聲下語言識別率檢查”,是反映助聽器效果是否理想,驗配單位是否專業的重要指標。
問題六:助聽器與人工耳蝸配戴后多長時間才能聽清楚?
答:很好的問題,助聽器與人工耳蝸均屬于人工聽覺輔助裝置,配戴后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的。這就像我們植入了人工關節,手術后并不是馬上如同正常人一樣行走,而是需要通過專業的康復訓練,才能慢慢正常行走一樣,助聽器和人工耳蝸也是需要康復訓練的。
助聽器與人工耳蝸植入后,給你驗配的單位專業不專業,就要看他們是不是還為你提供了專業的助聽后聽覺康復訓練。一般經過1-3個月的助聽后聽覺康復訓練,極大部分聽障患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