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聽力中心試機的時候驗配師會給我們使用耳塞,在購機后很多驗配師會建議定制耳模。那么,耳模在整個助聽系統中到底擔任了怎樣的角色?
耳模的作用
耳模是根據耳甲腔、外耳道形狀制作而成的聲學插件,它將助聽器放大后的聲音從助聽器的受話器傳遞到外耳道或鼓膜處,是助聽系統的一部分。
論耳模的作用,首先,佩戴耳模可以幫助固定助聽器;其次它可以彌補助聽器聲學特性的不足,改善音質;很重要的是耳模的封閉非常好,它可以保證助聽器的增益,防止嘯叫。特別對于低頻或整體聽損較重的助聽器用戶,耳模會比耳塞更有優勢。
通常耳模上有兩個聲通道:(1)連接受話器和外耳道的聲孔;(2)連接外部空氣和外耳道內部的通氣孔。
聲孔和通氣孔都是影響助聽器聲學效果的因素,分別對不同頻率區域的頻響產生影響。
聲孔的內徑和形狀都會對助聽器的聲學特性產生影響,聲孔直徑<2.0mm的耳模有利于放大低頻聲,≥2.5mm有利于放大高頻聲。聲孔有平行、號角和反號角三種形狀,其中平行聲孔對各頻率聲同等放大,號角聲孔可增加高頻輸出,反號角聲孔則會衰減高頻。
通氣孔則影響低頻頻響,但是通氣孔并不是每個用戶都需要,多用于低頻損失較輕的下坡型聽力損失。在驗配時經常會遇到用戶認為帶上耳模后耳朵里潮潮的,聽自己講話的聲音變大變調,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在耳模上打通氣孔。
在選擇通氣孔的大小時需要考慮兩點:(1)確保獲得目標增益時不過度封閉外耳道;(2)確保內外氣壓平衡,保證耳道干燥時防止嘯叫。
耳模的種類
耳模的種類也各式各樣,根據性能和形狀可以分為堵耳式和非堵耳式。堵耳式耳模沒有通氣孔,外耳道封閉良好,適合重度極重度用戶。非堵耳式更適合輕度聽損用戶。
圖片來源:哈維·迪龍(Harvey Dillon). 助聽器.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19.01.
耳模的材料
根據耳模材料分為軟耳模和硬耳模。
軟耳模使用柔軟的丙烯材料,優點是佩戴舒適,封閉性好,適合兒童和重度極重度聽損用戶,缺點是軟耳模容易老化,透氣性差。
硬耳模使用硬質的丙烯材料,優點是耐久性和可塑性好,缺點是與耳道的封閉性較差,適合輕中度聽損程度的用戶。
如果發現耳模損壞,不舒適或是出現明顯嘯叫請及時前往聽力中心處理更換。一般情況下,0-3歲2-3個月更換一次;3-5歲3-6個月更換一次;5歲以上兒童6-12個月更換一次;成人若使用軟耳模1-2年更換一次,如果用硬耳模則可以使用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