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新手用戶配了助聽器,就以為只要天天佩戴,聽力就能回到20歲,能夠正常的聽清所有聲音。其實,佩戴助聽器有“磨合期”(適應期)。
“磨合期”一般是1~3個月。這段時間驗配師會“由小到大”為聽損患者調節輸出音量,聽損患者則應遵循“佩戴時間從短到長、佩戴環境從靜到吵”的原則。
第一階段宜居家/適應聲音
聽損患者長期處于聽不清的狀態,剛開始佩戴助聽器時可能會覺得吵,所以應多在安靜的室內活動,先在家里熟悉聲音,比如交談聲、空調聲、水龍頭流水聲等。
家人與之交談時,應拉近距離、用正常音量說話,速度可以慢一點,語句簡單些,讓聽損者聽見、聽懂。
每天先戴1—2小時,慢慢適應助聽器及多種聲音的存在。
第二階段家周邊/辨別聲音
逐漸適應經助聽器處理的聲音后,可以到小區樓下或附近的公園散步,每天可戴2—4小時。
試著集中注意力,尋找自己想聽的聲音,比如柔和的太極拳音樂,公園旁溪流的聲音等,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聲音能聽得更清楚了。但不要靠近嘈雜的人群,比如嬉戲打鬧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尖叫),跳廣場舞或高聲唱歌的人,也不宜到大馬路上。
第三階段公共場合/多人交談
進入第三階段時,可以適當出入公共場所,比如菜市場、商場。
可以鍛煉聽清自己的講話聲、室外多人交談聲,與人交談可以看著別人的臉、唇,通過視覺+聽覺,提高交流能力。
每天戴4—6小時,可以約上親友去逛商場,多與人聊天,但也不要長時間交談,以避免聽覺疲勞。
第四階段自由出入/回歸正常生活
除了睡覺、洗澡、洗頭、洗臉、劇烈運動、耳朵生病的時候,其他時間盡量都戴著助聽器,每天可以配戴6小時以上。
回歸正常的生活,看電視、聽音樂、上街、買菜、串門等,可以出入各種復雜的場所。
通常聽損越輕、聽損時間越短、年齡越輕,適應期也越短,所以有些人每個階段的適應時間是一周左右,而有些則要兩到三周,要根據個人聆聽效果、適應程度,來判斷是否進入下一階段,總的適應期通常是1~3個月不等。
適應期內,如果覺得對聆聽效果不滿意,可以記錄下效果不好的場景,到驗配中心重新調試;使用良好,也可以在佩戴助聽器兩三個月后回驗配中心做聽力評估。
過了“磨腳期”就會擁有一雙“好鞋”。“急性子”用戶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循序漸進,千萬不要以“不舒服”、“沒效果”而不戴助聽器,因為只有度過適應期,習慣使用助聽器后,聆聽效果才會明顯。
- End -
審核校對/吳松林
編輯排版/Lynsee